科普园地
学会简介
Information Society
武汉营养学会原为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理科学会的一个分科学会,由于营养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于1984年4月6日在武汉召开了学会成立大会。以后每四年召开一次会员……[查看详细]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膳食营养与儿童的情绪状态及性格的形成

膳食营养与儿童的情绪状态及性格的形成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营养科    丁志民 

1、膳食营养对儿童情绪及性格形成的影响 

       儿童的情绪发展和性格形成主要是一个社会和心理过程。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膳食营养与日常情绪和性格的形成及转化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家和营养学家经过几十年来的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颇受食物因素的影响。有的食物可引起人们的焦虑、愤怒、悲伤和狂躁。而有的食物则令人愉快、恬静、安宁,最终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及转化,对于儿童的影响则更为明显。美国科学家已进行了系列研究,探讨膳食营养与青少年和儿童情绪行为的关系,其中儿童多动症,学习无能,进攻性行为等都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结果证实,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当食物中缺乏色氨酸时,脑中色氨酸和5-羟色胺的含量均降低,并出现情绪低落,攻击性行为增加等一系列心理行为的改变。 

       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神经元状态和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生物化学改变,是出现不同情绪反应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调节某些营养素的摄入水平。能够影响神经元状态或神经递质功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情绪反应。人的大脑中至少有5种神经递质的前体不能在脑细胞内合成,而必须来自食物。例如色氨酸是5-羟色胺的前体,酪氨酸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这些神经递质或前体在血液中的含量受食物供给量的影响。当膳食中的氨基酸供应不平衡时,就会引起神经传导异常。以色氨酸生成的5-羟色胺为例,它几乎影响大脑活动的每一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更高级的脑活动。5-羟色胺水平低的人,更易发生抑郁、冲动、酗酒、攻击及暴力行为。5-羟色胺还能保护神经元免受神经兴奋霉素的损害。 

       维生素类营养物质对情绪的影响也较明显。VB1可以抑制胆碱脂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而且,神经组织中的活性VB1含量很高,人体VB1缺乏时,会表现出忧郁、不安易怒和淡漠等症状。VB6的活性形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维持正常的神经递质水平,包括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等。VB6缺乏时,脑中异常色氨酸代谢物蓄积可引起惊厥,此外还可以发生忧郁和精神异常。严重癞皮病者出现“3D”症状之一,就包括有痴呆表现。

2、合理摄取食物,让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 

       膳食营养可影响儿童的情绪。要想帮助孩子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除了要帮助孩子保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还要善于选择能够改善不良情绪的膳食。帮助他们转换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性格。 

2.1 科学膳食可主动调节情绪 

       在生活中当发现,儿童情绪有某些不良表现时,就应主动的根据膳食营养理论调整膳食供给,将孩子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例如:当孩子受到某些刺激或恐吓,或遇到某些紧张环境,心中产生恐慌时,应多让孩子吃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食品。这样会有有助于平衡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因为人体在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时,会消耗平时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仅VC就要消耗平时的8倍多。食物中缺乏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精神状态不良,这时应及时补充富含碘的食品,如海带、紫菜、海虾等产品。在儿童性情急躁,脾气不好时,应选择含钙多的食品,例如:虾皮、牛奶、酸奶等具有明显的缓解压力的作用。有多动症的儿童,在饮食上应限制以下几类食品:①含水杨酸盐多的食品(如番茄、苹果、橘子、杏等),某些食品添加剂,如调味用的胡椒油、味精及某些食用色素;②高糖类食物,高糖饮食也可以引起多动症。高糖饮食会使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分泌不足,从而引起多动。喜欢吃糖果的儿童,嗜糖如命,他们往往也冲动任性,情绪不稳,易发脾气,睡眠不安稳。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也就差,他们的这些症状也类似于多动症。③含铝过多的食物,如油条、油饼及使用含铝过高的餐具、食用含铝高的食物,如爆米花等,也可以引起脑神经生物化学的改变,影响视觉、记忆、感觉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出现多动症。应多吃鱼,鱼类脂及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细胞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改善脑功能,提高记忆力、判断力。另外,还宜多吃富含卵磷脂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平时给孩子多吃些瘦肉,豆制品等含卵磷脂多的食物,对改善记忆有帮助。因此,食用蛋黄、豆制品、鱼头等,对多动症儿童是有益的。因此,平常要多食用优质蛋白,可使体内氨基酸增多,缓解多动症。在微量元素方面,应食富含铁和锌的食物,食品中提倡少加调味品,这样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当孩子情绪低落时,除了缺少VB和VC以外,还可能伴有缺钙、铜、铁等矿物元素或色氨酸。此时,多给孩子吃些黑豆、干果、瘦肉、苹果、橙子等富含这些营养成分的食物,就能得到明显改善。每日摄取的食物种类应尽可能多样,以发挥杂食之利,提高膳食营养来改善情绪。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对情绪不利。水果中的钾有助于镇静神经,安定情绪;相反,动物性食物、食盐、味精和小苏打中的钠会使神经兴奋。另外,钾对于体内过剩的钠能否顺利排出极为重要;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的儿童,通常无法摄取足够钾。因此,多数的钠无法全数排出,残留在体内,成为焦虑、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深海鱼油、低脂牛奶、鸡肉等都能帮助儿童产生良好情绪的食品。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鱼油中的ω-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而温热的牛奶向来就有镇静、缓解情绪的作用;鸡肉富含能维持神经系统功能,消除烦躁不安情绪的维生素B12。

2.2 合理膳食,让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 

       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或激动易怒,难以控制情绪的儿童,首先要改掉糖分摄入过量的膳食习惯。因为饮食中糖分过高会使体内血糖升高,胰脏要分泌大量胰岛素,而胰岛素的增多会促使副肾上腺素分泌过剩,从而导致烦燥,易怒和情绪不稳定。要有意识让他们多吃些碱性富含钙质的食品,像牛奶、虾皮、蟹、鱼和海带等食品。经常气郁上火,烦躁不安的孩子,平时要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于油腻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小便不混浊。固执的孩子,应首先减少肉类食物,但可以多吃含维生素A、B、C食物,特别是维生素B1类的食物,如猪羊肉、小麦胚芽以及鱼贝类、大豆制品等,这些食品有加强独立性及耐受力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判断力养成自立,积极的个性。 

       缺乏信任、胡乱猜疑的儿童,在膳食上主要是热量的摄入太少。鱼肉类蛋白质的缺乏会导致贫血,体力不足,情绪紧张不安,对人不信任等。一定要吃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羊肉、牛奶及制品等。如果能持续不断地吃这些食物,体力将会很快恢复,猜疑、不安的情绪也会消失。 

       容易焦虑不安的孩子,在膳食上多见于盐分过量,致使水分代谢异常。饮食习惯常常是早晚有一餐不吃,吃饭速度过快。调整方法是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如花生、牛奶、大豆、鲜橙、牡蛎、蜂蜜、肝豆类等。同时饮食要清淡,切记口味太重。总之在儿童的情绪发展和性格形成的过程中,膳食营养不可忽视,我们应当依据膳食营养和生理,心理学规律、科学合理地调整他们的膳食供应,使他们在健康、快乐的情绪状态下成长,形成良好的性格。